关于央企国企估值提升的讨论,网上已经有很多文章和观点。
国有资产价值重估,是时代的要求 ,是历史的必然,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
国有资产价值重估,是必要的,是正确的,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之一。
对应到A股市场,就是优质央企、国企股价的合理上涨与市值的不断提升。
就拿最近国企价值重估的龙头中国移动举例来说,中国移动不仅仅是一家通信运营商,手中还握有大量的数据资产,这些数据资产在数据时代价值巨大。中国移动还是算力基础设施提供者,技术提供者,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前沿技术研究的主力军之一。如此优秀的公司,市值20,000亿,是非常合理的。即便是从利润来讲,中国移动每年1000多亿的利润,比茅台还要多很多。所以,中国移动之前是被低估的,现在只是价值的合理回归。
其实,我们有很多优质国企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被低估的现象。这是不合理的。所以,我们要进行国有资产的价值重估。
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B面——关键核心技术的价值重估
科技创新系于国运,从新型举国体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领域,再到重组科学技术部,成立中央科技委员会,一系列的动作和信号向我们表明,中国战略科技力量的价值也必将迎来重估。
中国能否实现崛起并且在美国的打压下让14亿人民过上好日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科技创新实力。
所以,上市公司的市值,不仅仅是上市公司的股票那么简单,再进一步说,市值还代表的是一种趋势,一种风向和潮流,也对未来产生指示和引导作用。
中国高科技公司的市值普遍不及茅台为代表的白酒公司的市值,从中也可以看出我们的科技实力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差很远。美国市值最高的公司普遍都是科技公司,虽然这并不能代表美国的科技实力,但是至少从贵州茅台市值长期占据A股第一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来我们的科技与美国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贵州茅台的市值第一,不是价值投资的胜利,而是资源的错配、估值的畸形!长期以来,国内的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还有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在不断的渲染所谓的“价值投资”,甚至标榜所谓的低估值、低市盈率。什么叫价值投资,每个人自然有不一样的理解。亚马逊上市的前几年一直亏损,后来成为万亿美元市值的科技公司,长期持有亚马逊的股票算不算价值投资?在亚马逊上市之后就买入,亚马逊那个时候市盈率都是负的,也不存在所谓的低估值,算不算价值投资?在苹果上市之初就买入苹果的股票,算不算价值投资?特斯拉上市的前几年也是一直亏损,那个时候买入亏损的特斯拉,叫不叫价值投资?如果买入亏损的公司不叫价值投资,买入利润高的公司才叫价值投资。那价值投资简直太简单了,直接买入 A股的上市银行就可以了,因为A股的上市银行是利润最高的公司。可见,价值投资,绝不仅仅是、绝不简单的是追求所谓的利润或者低估值,其中还包含了成长性,也包含了对未来的预判。所以在A股炒茅台并不是价值投资,无非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投机而已,只是换了一种说法或者说换了一种机构和官方媒体普遍认可的说法,重新给“价值投资”做了一种投机意义上的定义。
作者并不是说科技公司的市值一定要比白酒高,也不是说白酒的市值高就不合理。而是说:茅台为代表的白酒企业估值可以到30倍、50倍甚至60倍,为什么很多科技公司的估值却远远不及白酒,比如中芯国际的市盈率就低于很多白酒公司。这种畸形的估值体系就是一种不合理!
这种不合理与中国特殊的股市制度有关系,与监管导向有关系,也与某些资本掮客、投机资本以及某些媒体的联合宣传和误导有关系。
如果中国科技公司的市值始终成长不起来,这不仅仅是一个股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就意味着中国的科技力量始终没有成长起来。没有股票市场上科技股的上涨,就不会有现实世界中科技实力的繁荣和提升。这是因为科技股的不断上涨,才吸引社会资金进入科技领域。人们竞相去追逐高科技板块,私募股权基金PE、风险资本VC,才会去不断的投资科技领域,最终才能真正的实现科技的突破,这是一个一、二级市场正向循环的过程。只有实现了财富效应,才能真正的推动科技实力的提升。
所以,无论是从监管层还是到媒体,还是到投资机构,都需要重新对科技进行定价。
如果科技定价体系对了,科技才会繁荣,才能良币驱逐劣币。如果对科技的定价体系不健全不完整,甚至是有偏颇的或者带有偏见的。那么,这种对科技定价的扭曲,就会挫伤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最终就会影响中国的科技创新。
拿半导体产业的估值,举个例子:
半导体系于国运,是中美博弈的关键和核心焦点之一。没有半导体产业,就没有数字经济,就没有人工智能,就没有新能源汽车,就没有……
所以,A股半导体公司不应该简单的用市盈率、市净率或者市销率去估值,而应该用生存权去估值,用国家利益去估值,用发展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