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财经新势力#
背景:
1、2018年起,由23家保险公司参与试点了“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保险”。投保这种产品的投保人,所交保费可以在税前支列,退休后领取保费再缴纳个人所得税,每个月最高可以税前支列1000元。
2、2022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的劳动者,可以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参加者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的上限为12000元。
3、2022年6月24日,证监会公布了新起草的《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3、2022年11月4日,人社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并且银保监会就《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度,缴费完全由参加人个人承担,实行完全积累。个人养老金账户资金可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
一问:个人养老金每年12000元能够养老吗?
讲老实话,我国养老金制度存在严重不足。不足的原因一是现在退休的老年人,尤其是1992年以前参加工作的退休人员基本上是没有缴纳过养老金的,但他们退休了国家依然要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水平,这就是说现在的基本养老保险账户并不是所有的钱都进入个人账户,实际上单位缴纳的20%的社会统筹的部分是进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大的资金池子里面去,采取的是现收现付制,供现在的退休人员领取,就是相当于“充公”了。
2020年养老金上调了5%,这已经是我国养老金持续上调的第16个年头了,上调是因为养老金充足吗?不是的,只是人口老年化使退休人员加大,需要的老年人养老投入更大了而已。2020年养老金调剂金额为7398.23亿,同比2019年增长了17.4%,是基金调剂历史之最。而且据数据显示,全国31个省市(不含港澳台),已经有21个省市养老金处于亏损状态(存在着“空转”现象),3个省市收支平衡,只有7个省市是盈余的。
另外现在国内出生率这么低,国家也并富裕,已经先于日本同期经济水平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了,按照国际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7%时,便意味着该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而当这个数字上升至14%,则将迎来深度老龄化社会。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982年为4.9%,1990年为5.6%,2000年为7.1%,2010年为8.9%,2014年为10.1%。截至202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18.9%,到2035年,中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所以现在年轻人的压力更大了,由于基本养老金的支付标准较低,居民缴费意愿下降,养老金未来的支付能力进一步减弱,形成恶性循环,不可持续。根据1994年世界银行提出养老金“三个支柱”的概念,养老金可以划分为以政府实施普遍保障,如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这是养老的第一支柱。以职业群体缴费形成的第二支柱,包括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以私人性养老金储蓄投资形成的第三支柱,包括商业养老保险和目标日期基金等。
根据世界银行组织建议,要基本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养老金替代率需不低于70%。这里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国际劳工组织建议养老金替代率最低标准为55%。我国“第一支柱”替代率设计为60%,近年来,“第一支柱”替代率逐步下降,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在40%左右。大家有兴趣可以打开“支付宝”,搜索一下上面领取养老金的小程序,自己测算一下,基本上替代率也就在40%左右。
现行政策规定,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按照工作年限可以拿到80%-90%不等的退休金,难怪现在的年轻人挤破头也要考公务员了,但是毕竟大多数人都不可能在走体制内的道路,并且很多民营企业效益也没有那么好,不可能缴存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未来如果继续依靠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职业年金来养老是难以承受的。所以顺理成章地,国家现在要推广“个人养老金”了。
那我们来看看美国的养老金体系怎么样运转的?美国的养老金体系同样是由三支柱组成。
第一支柱,法律强制性的社会保障计划,涵盖了美国约96%的工作人群。该保险计划通过员工和雇主(通常是员工税前工资金额的6.2%,雇主缴纳同等金额)缴纳的社会保障税提供资金,再通过社会保障信托基金进行保守投资; 根据法律规定,该基金只能投资于由联邦政府担保的不可出售的股票以及证券,因此资金安全是有保证的。这和我国的社保有点像。
第二支柱是职业养老金,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401K计划,于1981年通过税法引入。DB意思是固定收益,DC意思是固定缴费,目前DC占据主导地位。在DC计划下,雇主为每个员工单独设置401K账号,然后由雇主和员工出资缴纳相应的金额。雇主通常会与某些基金合作,并提供一系列投资选择以供员工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做出选择;员工承担投资风险。在传统的401K计划中,员工享有根据累计贡献划分的按阶段免税,并且税费仅在提款时才扣除。这样的递延税制使该计划具有吸引力。401K广为人知有两个原因:美国的经济结构是以私营企业为基础的,且美国的股市为养老金长期提供丰厚的回报。
第三支柱主要包括个人退休帐户(IRA),以及个人储蓄和投资计划。1974年,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ERISA)建立了IRA体系,该法案通过执行相应的准入规则来保障美国人的退休资产。IRA与401K计划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主要的区别在于传统IRA的账户是由员工自己开通,而不是雇主。同时雇主也无需缴纳相匹配的金额。
与401K计划类似的是,传统IRA的贡献也为税前,税金在提款时收取。而对比401K中的指定基金投资的限制,IRA计划有成千上万的投资选择。过去几十年来,除了传统版本外,401K计划和IRA还有很多种变化,例如Roth 401K,Roth IRA,SEP IRA,SAR-SEP IRA,Simple IRA等,以满足雇主和个人参与者的需求。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现在的“个人养老金”实际上与美国的个人退休帐户(IRA)类似,而我国的企业年金才与401K计划比较相似。
美国养老金体系第三大支柱是个人储蓄养老金计划,包括个人退休账户(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IRA)和商业养老保险,通过税收优惠政策,为无法获得雇主提供的企业年金计划的居民提供一定的补偿。其中IRAs不承诺收益,由个人缴费并且在金融机构建立个人退休账户,开设年龄小于70.5 岁,达到既定年龄后必须开始领取资金,若提前领取将会补扣税款。
那么现在说明白了,我们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属于第三支柱,和美国的IRA类似。根据我们测算,如果一个30岁的年轻人每年缴存12000元进入个人养老金账户,做一个低风险投资品种,每年收益3%的话,这也就是比10年期国债略低一点的收益率,到60岁退休时,可以攒下约57万的养老金,按长期通胀率2%计算现值,约等于现在35万元的购买力。如果60岁退休,每月领取1000元,大致可以领取到90岁,实际上这点钱养老在一二线城市是远远不够的。
二问:个人养老金自己去投资靠谱吗?
我们目前讨论的个人养老金制度指的是给我们建立一个金融账户,可以其购买银行理财、大额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理财产品。
投资的钱来自于自己充值,享受税收优惠,每年不超过1.2万,不是国家去帮我们投资,也不是具体的机构帮我们投资,而是自己去决策,自负盈亏,收益率要看自己的投资能力。
以刚才的例子,如果在缴存金额不变的情况下,想领取更多养老金,只有靠提高投资收益率,如果年化收益率提高到6%,则到60岁退休时账面可以积累约95万退休金,那每月领取的养老金可以提高到约2000元。
那我们知道投资中有一个“不可能三角”,即高收益、低风险、高流动性,这三者不会同时存在,最多只能满足其中两个。
1.如果追求低风险、高流动性,那余额宝,货币基金,国债等活期理财就是最佳选择。这些产品是满足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资产不能满足收益性,收益率很难高于4%;
2.如果想要高收益、低风险,那就只能选择牺牲流动性。比如从活期类理财转向定期类理财甚至房地产投资,或者运用指数基金做长期定投;
3.如果要高收益、高流动性,那就只能选择牺牲风险了。类似的投资方式诸如期货、股票,甚至是曾经害了很多人的P2P。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对于养老金而言,风险永远是不能承受之重,是必须首先考虑的因素,上述第二种才是我们要考虑的方向。
一笔投资可不可以投,别人可以提建议,但适不适合投,只有自己权衡自身情况后,才能做出判断。我们看到个人养老金账户类似于长期基金定投,或长期商业保险,牺牲了流动性,来换取长期的高收益。
很多人说我定投基金,这两年也没赚什么钱,主要是时间还太短,或者说一些不良的投资习惯造成的,比如说追涨杀跌,在牛市冲入市场,在熊市割肉离场,这怎么可能不赔钱呢?如果能把投资时间拉长,再精选一些优质基金或理财产品进行定投,这样就可以克服人性恐惧和贪婪的弱点,以一个长期封闭的账户来穿越牛熊,获得长期稳健收益。
一般每隔8-10年会有一轮大牛市,对应的是固定资产投资更新周期,每隔20年会有一轮房地产繁荣周期,对应的是一轮婴儿潮生育小高峰,每隔60年左右会有一轮科技革命周期,即康波周期,人生发财靠康波,人生百年,这是可遇不可求,但是从现在开始30-40年,碰到2-3轮大牛市还可以期待的。
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的西格尔教授统计了美国自1801年至今200年来大类资产的回报表现,美国股票(权益)资产200年间的回报高达100万倍,实际年化收益率是6.7%,算上通胀的话名义收益率则为8%左右。对于基金等净值化理财产品的长期回报,我们预计名义回报也就在8%左右,当然考虑到我们国家作为新兴市场,股指已经20年仍在3000点徘徊,而估值却越来越低,未来的回报是不是会更高一些,可以稍微乐观一些无妨。
那我们来看看美国人退休能拿到多少退休金呢。如果美国人因为身体健康等原因可以选择62岁提前退休,但是相应也也会受到一点“惩罚”:每个月只能领到完整养老金的70%-75%。如果美国人从67岁开始正式退休,可以领取全额退休金。
即便有完善的养老金体系,对于普通美国人,退休金也并不高。高薪工作如职业白领等,年薪$6万到$10万,假如平均月收入$6000:工作10年的话,退休金是$993;工作20年的话,退休金是$1542;工作35年以上,退休金是$2131,养老金替代率也仅仅为40%左右,仍然需要商业保险、401K或IRA等计划来补充养老。
像IRA这样的个人退休年金计划就是自己攒钱,自己投资,自己买养老方面的商业保险。这种是完全自己负担,有钱就买,没钱就不买。
401K和IRA一样企业给员工提供多种投资方式,让员工自己选,是投资股票,还是信托,还是基金什么的。员工选好了企业就替这个员工把401K账户里的钱投到员工自己选的投资方式上。潜台词就是:你自己选的,赔了可跟我没关系。
不管是企业存的部分还是员工自己存的部分,所有存到401K账户里的钱都不需要交税,这个是最吸引人的地方。所以很多有点闲钱的人,都很愿意用这种方式来储蓄,因为存进去的钱不用交所得税。
更吸引人的是,这笔钱存进去之后算是基金,是用来投资的,投资赚的钱也不收税。要知道一般情况下投资收益都是要收税的,不管是炒房、炒股、炒期货、地方债,赚钱了都得交税。
可是用401K账户投资,就是非常稀有的几种赚钱后不用交税的投资,就这一点就能吸引很多美国老百姓去交养老金。但是也别高兴的太早。只有存的时候不交税,往外取的时候是收税的,所以这个叫延期交税。相当于国家本应现在缴纳的税收再借给你,这一笔长期免息借款长期来看还是很吸引人的。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很狱警和卫兵都找安迪去申报纳税,因为男主角是财务会计专家,一般人就是实打实的缴税,但是他知道合理避税技巧。这种技巧能帮助收入一般的狱警们省下不少钱,所以他们非常崇拜男主。
美国税制最复杂的项目,当属个人所得税抵扣。个税抵扣分标准扣除和列举扣除,前者按固定数额和比例扣除,相对简单一些,只是减税额度不大;列举扣除的减税额度大,却更复杂。慈善捐款、房贷利息、子女抚养费和老人养老,这些都可以抵税。家里被贼光顾,只要报警填单,损失也可以抵税。可以理解为:窃贼既然抢先一步,政府就不好意思雪上加霜。
组建家庭和抚养老幼的人士,能获得更多抵扣机会。许多穷人报完税之后,可以从政府那里领回一部分收入。单身人士抵扣项目少,税负相对沉重。这是很多人称道美国税制完美的地方,也是中国个税改革参考美国税制的原因。
最后还要强调一点,401K能在美国获得成功,跟美国有非常先进的金融市场有关。因为401K计划本质上是个基金,是需要投资盈利赚钱的。如果没有特别强的金融市场,这笔钱投哪,买房还是炒股。整不好很多人还没退休呢,钱就被基金经理得瑟没了。所以这就引出了第三个问题——
三问:个人养老金对哪些人真正有好处?
一是能够享受税收优惠的人。前面说过,只要购买符合条件的个人养老金产品,每年可在12000元的限额范围内享受税收优惠,并且这个限额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逐步调整,这个优惠尤其是对于中等收入群体还是相对比较可观的。
对于月收入10000元以上的人群每月税前减1000元是有点不痛不痒,毕竟现在可以抵税的项目如养老、子女教育、个人教育等本身也比较多了。所以未来会不会提高个人养老金的缴存比例呢?那大概率还是会调整的,未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会慢慢提高到比如18000元、20000元。那要等到目前的个人养老金运转比较成熟以后可能才会实施。
二是费率方面有更多优惠的人。购买个人养老金产品还可减免相关费率及手续费。比如《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商业银行对资金账户免收年费、账户管理费、短信费、转账手续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发行机构、销售机构和托管机构应在商业可持续基础上,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的管理费和托管费设置优惠的费率标准,豁免认(申)购费等销售费用。
比如说,对于个体户、自由职业者等灵活就业人员来讲吸引力还是比较大的。目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相对比较低,根据人社部统计公报的数据计算,2021年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的平均值仅为190元/月,而同期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近3600元/月,即便是在北京,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在2021年也平均只有950元/月,远低于北京7500元/月左右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这其中包括一个最为关键的群体就是灵活就业群体,按照统计局数据,目前灵活就业群体差不多有2亿人,这类群体目前有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渠道,只不过按照20%的缴费比例缴费全部由个人承担,这种情况下个人缴费压力过大,因此大多数灵活就业人员仍然参加的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际上我们发现,近些年我们新的经济形态越来越丰富,不少灵活就业群体收入也有了较大提升,可能对这一制度关注度和参与度都会比较高。
以2018年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为例,试点至今大概共有23家保险公司参与试点,累计实现保费收入6.3亿元,参保人数约5万人,我们预期这种制度挺好的,还能有税收优惠,很多人可能会参与,但事实上我们发现参与人不多。但值得庆幸的一点是,我们刚说的参保人数中间的5万人,我们看到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新业态从业人员,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灵活就业人员,他们中间大概占到了1/5,表明他们通过个人养老金实现待遇补充的愿望非常强烈。
所以说这类群体是个人养老金参与非常重要的一类群体,他们参与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不足,有意愿通过个人养老金补充养老保障待遇,因此,这类群体未来是我们要参加个人养老金宣传的重点。
三是更注重投资安全稳健的人。和一般金融产品相比,个人养老金产品要具备运作安全、成熟稳定、标的规范、侧重长期保值几个方面的属性。所以按照《实施办法》规定:“个人养老金产品及其发行、销售机构由相关金融监管部门确定。”也就是说,只有符合监管要求的金融产品才可能被纳入到个人养老金的产品库中。
这里可以解释一下,个人养老金账户是可以继承的。即使这笔钱自己不用,也可以留给下一代。而中国基本养老保险中社会统筹的部分采取的是现收现付制,实际运作中是由单位缴费形成的,缴费进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大的资金池子里面去,供现在退休人员领取。当然你将来自己退休后也可以从这个公共资金池子里领取待遇,只要活得够长,可以一直领。
但是如果参保者出现一些其他情况,比如说还没有到退休年龄就不在了,也不能由其他人继承,因为这是个公共资金池子,也就是说这些参保者相当于为其他人作贡献,这就是大数法则,也属于一种再分配。而个人养老金是明确属于个人所有,市场化运行的制度,既然属于个人所有,自然会有相应的继承权。所以如果这笔钱能够稳妥运转,长期积累下来,也是留给下一代的一笔不小的遗产。
最后一个好处是针对所有人的,也就是针对整个资本市场的,个人养老金可以为资本市场引入长期资金,成为资本市场的“压舱石”。
在美国,其共同基金即公募基金,可以公开向大众募集资金并投资于资本市场。美国共同基金业发端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旋即因 1929 年的股灾而遭受重创。1940 年出台的《投资公司法》、《投资顾问法》等为共同基金的规范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战后社会财富的积累和 401K等养老计划的推出,美国共同基金迎来新的繁荣。基金管理规模从1980年的135 亿美元增长至1990年的1万亿美元,到 2016年超过19万亿美元,占全球共同基金规模的 47%。
我们可以简单做一个假设,如果国内有一亿员工参加了这个计划,并且都按照最高额缴纳,资本市场每年最多可以有1.2万亿资金流入。注意,这部分资金可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每年持续流入,并且按照养老金的性质,还会长期持有。当然这1.2万亿不一定全部投入股市,还会有相当比例投入债市,或者货币市场。假设其中有20%比例投资股市,这也会为资本市场每年带来2400亿的资金。随着时间的增长,资本市场会变得越来越稳定,真正起到“压舱石”的作用。
你会参与个人养老金账户计划吗?欢迎读者留言、评论!
#面对股市大盘下跌的情况,你会现在就进场抄底吗#
#养老有道#
#个人所得税退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