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铝合金门窗

文章目录:

1、外来小生意的南京“拼”图2、外来小生意的南京“拼”图3、商会动态(第七期)

外来小生意的南京“拼”图

“要问有多少南京人吃过阜阳人卖的菜?还真不好说,上百万都有可能,哈哈哈……”这爽朗又豪气的笑声,来自众彩批发市场的安徽阜阳籍蔬菜批发商刘彪。在这个占地3000亩的华东最大“菜篮子”、南京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提起叶类蔬菜销量,刘彪说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安徽阜阳人的菜摊,福建漳州人的海鲜排档,江西安义的五金门窗,陕西人的臊子面馆……改革开放以来,大城市涌进一批又一批外来小摊小贩,后逐步形成带有地域性的小产业。自古便是“商家必争之地”的商业重镇南京,这种地域特点表现得更加鲜明。一个个小生意在这片沃土做大做强迭代升级,发展成为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见证着城市化的进程和市民生活的变迁。

外来小生意的南京“拼”图背后,是“乡土中国”和“博爱南京”的碰撞交融。从一些人到一群人,从一个乡镇到一个县,从漂泊到扎根,从创业到守业,这些来自五湖的新南京人的奋斗史,也是一部南京手工业和商业的变革史。从“你们南京”到改口“我们南京”,南京也见证着这批“创一代”“创二代”融入这座城市的努力与幸运。

以南京为根据地,“炒货之乡”生意版图再扩张

眼下虽是炒货淡季,63岁的孟令军还是很忙。每天一早便出门,骑上他的电瓶车,随机“巡”上三四家门店。“去得最多的是丰富路店,因为老朋友最多,不少人吃着我家瓜子长大的,现在都为人父母了。”

南京人第一次吃孟令军炒货,大多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孟令军夫妻俩“窝”在新街口30平方米的小门面房里,用的还是木柴火、大铁锅,最传统的制作方式让整条街香飘四溢。

孟令军是邳州市邹庄镇人。这是江苏最北的一座小镇,历史上常常发大水,当地百姓为了讨生活四处奔波。“卖过蔬菜、水果,后来慢慢开始做炒货,主要还是因为成本低,算是‘叫花子生意’。”孟令军说。

他是邹庄镇第一批外出卖炒货的领路人。1984年冬天,孟令军从镇信用合作社贷了300块钱,坐了一天一夜的绿皮火车,来到上海虹口。一把铲子、一口铁锅,报纸一裹,两毛一包,挑个担子就上街叫卖了。3个月后,他带着“第一桶金”2000块钱回家,全家高高兴兴过了个丰年。

“贵贱不打工,大小当老板。”孟令军想把这个“小老板”一直当下去。而后辗转泰州、扬州,继续走街串巷。直到1987年,大儿子出生,他想安定下来了。“南京离徐州近,又是省会,人多,生意好做。”

“困难模式”就此开始。又要做生意,又要带孩子,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忙完已是十一二点。一粒小小的瓜子、花生,藏着他们不服输的精神与烙在骨子里的拼劲。生瓜子从内蒙古等地运来,外观要大而饱满,口感要带甜不木。工艺上也在不断摸索改进,如何浸泡、怎样入味,光最基础的五香瓜子,口味就先后调试了不下10次。

炉灶的热气,炒货的香气,一点点混合成了蒸蒸日上的烟火气。几年时间,孟令军在南京买了房、安了家。站稳脚跟后,他把亲戚、邻居都拉了过来,大家结伴“闯江湖”。孟令军帮他们租房,替他们进货,资金上需要扶持的就借钱,技术上需要调整的就传授。

先到者帮助后来者,自己人不跟自己人竞争,成了邳州炒货人约定俗成的“行规”。因为“抱”在一起,才会走得更远。孟令军从街边炒货店做到现代化流水线,30多家分店开遍南京城,在江宁汤山有了3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单日单店营业额五六千元。他的堂弟孟令华,也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炒货王”。他算过,目前在南京卖炒货的邹庄人超过3000人,都是拖家带口来的。

第一代炒货人年过六旬,“炒二代”开始接班。他们不是简单的传承,而是要将邳州炒货经营升级。

孟令军的大儿子孟德金已经“接棒”十来年。他要将“孟令军”做成年轻人喜欢的网红炒货品牌。迎合低热量、低脂肪、低糖等现代人对健康零食的高标准,开发了奶枣、牛轧饼干等网红单品。“颜值”同样重要,他请专业团队,为连锁店制作商标、统一门头,设计礼盒包装。孟德金也在试水直播带货,争取“炒响全国”。

孟令军炒货是个缩影。经过40多年发展,这个人口不足7万人的“炒货之乡”,常年在外从事炒货生意的就有4万多人,他们遍布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每年炒出来的劳务收入至少15亿元。炒货小生意成了带动乡村振兴的大产业。在邹庄,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小洋楼,开上了小汽车。

“要把从父辈手中接过的铁铲牢牢握紧。”二儿子孟德玉去年建议父亲对外招加盟店,把炒货版图继续做大。消息一出,来自合肥、杭州的加盟电话络绎不绝。“退居二线”的孟令军反复跟儿子讲,不要扩张太快,品质要有保障,一定要把牌子长长久久地做下去。

专注“一筐菜”,阜阳“蔬菜大王”这样炼成

一间六七平方米的玻璃棚小屋作办公室,周遭堆满了翠绿的蔬菜和保鲜用的冰块,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熟练地从卡车上搬卸蔬菜……这就是刘彪档口的日常工作环境。

记者踏入小屋,闷热的气息扑面而来。一张简陋的办公桌上,随意堆放着各类账单和表格,刘彪正埋头吃一桶方便面。“今天抽空去体检,忙得午饭都没好好吃。”

刘彪堪称“彪悍”的人生从香港回归那年开启。“17岁到南京,最早是在科巷菜场路边摆摊卖菜。”父辈及同村很多人在杭州、南京卖菜,他上学时假期就跟着帮忙,脑瓜聪明的他一看就会。

阜阳人在南京卖菜,口音响彻大小菜场,数量不计其数,简直如“蚂蚁大军”。跟着同乡亲友,辗转于老城新区,刘彪的经验越来越足,给自己的定位也越来越明确——只做叶菜这个“赛道”。“相较于根茎类蔬菜,叶菜利润更高,算是快速消费品。”菜场零售干了10年后,他决定往上游走,开始尝试做批发。每天凌晨2点多起床,开着面包车到八卦洲、六合等地头一筐筐收菜,然后运到众彩市场分销,忙的时候要卖到晚上10点,一天只睡4个小时。

刘彪的“野心”是,要做就做最好最全。不管是道路结冰的数九寒天还是容易缺菜的三伏天,或者是春节等假期,他都尽全力保证叶菜品种应有尽有、优质优价。前几年,刘彪在八卦洲承包了400多亩菜地,成立南京彪之鲜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自建基地自产自销。不再依靠地头菜贩,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目的就是最大化保证价格优势。

“光靠收购本地叶菜还远远不够,每天还要从常州、南通、上海、无锡等周边城市调配货源,遇到特殊季节,为了保证南京市民吃到丰富多样的蔬菜品种,也会从云南、广东等地空运货物。”凭借20多年经验,刘彪稳坐小办公室,只需要打几个电话,就能摸清楚周边城市最新行情。哪里便宜就买哪里,尽量熨平市场波动,在供应链里找到最优方案。

品全、价优、信誉好,逐渐成为刘彪的标签,摊位的名气也越来越大。除了市区的农贸市场菜摊等客户,南京及周边的知名酒店、餐馆,乃至部分学校食堂所需的叶菜,不少都是他家供货,叶菜批发规模无人能比。

“南京人对菊花脑、马兰头、苜蓿头等叶菜尤其偏爱,这些也是我这里的‘流量爆款’。”刘彪透露,目前摊位日均销售量2万斤以上,月流水在200万元左右。摊位的6名工人都是老家招来的年轻人,月工资1万到1.2万元,包吃包住。“是帮忙也是传帮带,这几年我这里出师的就有好几个。”

今年春节后,刘彪又迎来一件大喜事。儿子刘明在杭州开了分店,家里的生意首次拓展到省外。刘彪花35万元新买了一辆解放牌冷链货车送过去,还放了烟花庆祝。“儿子成长很快,看样子继承家业是没问题了。”

门槛不高、竞争激烈的菜场生意,如何做到长久、立于不败?在刘彪看来,“稳扎稳打”是他唯一的独门秘籍。前两年,因为有几家酒店客户经营不善关门,他前后赔掉200万元。“还是要专注一行,不敢骄傲。别人缺货我不能缺,任何时候咱都得保证南京人的‘菜篮子’有菜吃。”

从菜场进军餐饮,跨界抱团做大“海鲜梦”

“本地带鱼大的50元一斤,小的35元一斤,两条一共收您82元,我这就给您切片。”建邺区月安生活广场三楼菜场“全球海鲜”摊位,满口福建口音的吴得福熟练地将带鱼处理完,双手递给一对老年顾客。

43岁的吴得福老家在福建漳州,从事海鲜批发和零售已有19年。这座沿海城市有“中国鲍鱼种苗之都”之称,同时也是“中国石斑鱼之都”“中国生态牡蛎之乡”。吴得福祖祖辈辈都是靠海吃海的渔民。大学一毕业,他就开始跟着姐夫卖海鲜。这堪称是家族生意,“兄弟姐妹5人,基本都在做海鲜生意,分布在全国各地,北京、长春等地都有。”

闽南人相信“爱拼才会赢”。“做海鲜生意是批发市场所有行当里最苦的之一,海鲜常年在水里泡,死亡损耗又大,挣的都是辛苦钱。”吴得福从下关惠民桥市场干起,后来在众彩批发市场有了仓库。每天凌晨3点多起床卸货装货,忙完后回家送娃上学,其间的空档时间里,一群做海鲜生意的老乡总会泡上一壶老家的功夫茶,一起侃天说地,交流市场行情。从吴得福所在商会看,在宁从事海鲜水产的小老板里漳州籍贯有上百人,福建籍则有上千人。

为了一个“鲜”字,吴得福起早贪黑打拼多年,逐渐攒下家底,如今他在漳州自建养殖场,占地360多亩,主要养殖东星斑、青蟹、斑节虾等。相比别的同行专做某一分类,他家主打品类齐全,公司主营40多种海鲜产品、水产冻品鱼类分割及全国各地的特色海水产品,蟹类、鱼类、虾类、贝类等一应俱全。从源头产地到家门口菜场,方便居民一站式采购,这也是“全球海鲜”店招品牌的由来。

我国台湾的石斑鱼,俄罗斯的帝王蟹、波士顿龙虾,哪里的海鲜从哪个口岸入关,吴得福如数家珍。在全品种的批发商中,他的销售规模居南京前列,业内数一数二。“全球海鲜”在南京市区6家菜市场有连锁品牌摊位,档口好的摊位一年营业额就有2000万元。

“这两年,高端餐饮、酒店等大客户业务萎缩明显,减少了50%以上。”受到消费增速放缓的影响,海鲜批发商的“体感温度”变化明显。“以帝王蟹为例,江宁店去年春节只卖了几只,往年春季都是几十只。”

“高端海鲜消费减少,贝类等中低端货自然就上来了。此消彼长,生意经营整体上还算平稳。”吴得福和同行们依旧乐观。不过,这也让他重新燃起了开餐饮店的斗志——多次尝试开店失败后,他逐渐找到了新方向,那就是做平价海鲜。

今年他投资2000多万元,布局南京首个平价海鲜带客料理店。“这种模式既可以售卖,也可以在店内加工,仅收取少量加工费,主打一个好吃不贵。”吴得福说,这个月锁金村首店即将装修,同时河西一家3000平方米的新店也将确定选址。

“20年前卖海鲜时,南京人还‘不会烧、不会吃’;今后我们还要带来全新的消费体验,让南京人在家门口实现‘海鲜自由’。”吴得福信心满满。

创二代”接班,用创新续写“门窗之乡”传奇

奉行“一件事做到极致”的,不只有徐州炒货老板、阜阳“蔬菜大王”和福建海鲜大咖。

在南京家居建材行业,来自“中国门窗之乡”江西安义的老板们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也是跳不开的“现象级”话题。业内流传一句话,“有铝合金门窗型材的地方,就有江西人”。几年前的高峰期,有一两万江西人在宁从事这项生意,几乎垄断整个市场。从木结构到铝合金,他们参与并见证着中国家装住宅门窗的变迁史,千家万户的南京人家里的门窗都经由他们之手。

安义县位于江西省会南昌西郊、鄱阳湖以西,历史上便以盛产木匠闻名。这个仅有30万人口的小县城,有近20万人在各地从事铝型材及门窗产业,掌握着全国铝型材及门窗销售市场的近70%份额。当年从安义北上到九江,沿江而下第一个大城市就是南京。改革开放之初,凭借天时地利,南京成为大批安义人出门打拼的首选落脚地。

1993年,24岁的“创一代”杨名智怀揣“家里给弟弟娶媳妇的2300元”来到南京,下了中巴车第一件事就是找老乡。创业初,风餐露宿是常有的事。“不少老南京还记得这样一幕:老城南的临街屋檐下,安义人摆一个写着‘加工门窗’的小牌子就地营业;白天干完活,晚上三四个人就贴在屋檐下打地铺。”杨名智从打零工、零售个体户干起,逐渐向产业中上游发展,开始做起批发、铝型材加工。今年56岁的他已有了孙子,家人都落户南京,在江宁等多地开有工厂,在业内颇具实力。

“宁可睡地板,也要当老板”,安义人的字典里没有“躺平”二字。在南京,很多安义人“从踩三轮车、开面包车发展到开路虎揽胜”,实现财务自由的更是不乏其人,这也鼓舞着更多人加入。

南京月星国际家居卡子门店,1985年出生的陈茂飞经营着一家1500平方米的“珙桐门窗生活馆”。自小受父辈们耳濡目染,他大学毕业后毅然入行,自立门户。拿着向父亲借来的4万元,他2010年在奥体南门租下一家门面,锯、切、铣全都自己干。“记得房东阿姨姓郑,我说房租先交一半行不行,她爽快答应说‘好,小伙子我支持你创业’。”陈茂飞一个月封4个阳台就还上了房租,年底一算挣了十来万元。

“当时觉得天花板有点低,后来开始做批发、加工、创品牌。往上游做有规模效益,往下游走有单品利润空间。”广告传播专业出身的他善于总结。最难能可贵的是,安义人任何时候都善于抱团合作。这种合作形式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先是夫妻店、家族店等亲戚关系,后来是上下游业务合作关系,现在是先富带后富。在老家政府大力支持下,商会、协会成为安义人可依赖的“靠山”。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创二代”接班,正为门窗行业注入不一样的新活力。

“安义人只懂一点,就是做精品,好东西永远不过时。”南京市安义商会会长黄国海告诉记者,现在南京从事门窗行业的安义人,在3000人以上,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年轻人已开始接班。如今,智能制造、智能家居的发展正为行业带来转型升级机遇,“以一条玻璃产线为例,以往清洗、钢化、裁切、磨边等要20个人,现在自动化设备只要4个人就能搞定。”

微信名自称“门窗人”的陈茂飞,还有个身份是窗研学社副社长,他长期关注行业创新,把门窗管理作为课题研究。接受采访这几天,中国系统门窗·全屋定制博览会正在南京举行,他和一群80后老乡们没事就聚在一起头脑风暴。“站在父辈肩上,我们要把门窗产品做得更好,安义门窗的未来方向一定是职业化、专业化。”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李凯 周敏 徐晋 文/摄

外来小生意的南京“拼”图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要问有多少南京人吃过阜阳人卖的菜?还真不好说,上百万都有可能,哈哈哈……”这爽朗又豪气的笑声,来自众彩批发市场的安徽阜阳籍蔬菜批发商刘彪。在这个占地3000亩的华东最大“菜篮子”、南京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提起叶类蔬菜销量,刘彪说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安徽阜阳人的菜摊,福建漳州人的海鲜排档,江西安义的五金门窗,陕西人的臊子面馆……改革开放以来,大城市涌进一批又一批外来小摊小贩,后逐步形成带有地域性的小产业。自古便是“商家必争之地”的商业重镇南京,这种地域特点表现得更加鲜明。一个个小生意在这片沃土做大做强迭代升级,发展成为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见证着城市化的进程和市民生活的变迁。

外来小生意的南京“拼”图背后,是“乡土中国”和“博爱南京”的碰撞交融。从一些人到一群人,从一个乡镇到一个县,从漂泊到扎根,从创业到守业,这些来自五湖的新南京人的奋斗史,也是一部南京手工业和商业的变革史。从“你们南京”到改口“我们南京”,南京也见证着这批“创一代”“创二代”融入这座城市的努力与幸运。

以南京为根据地,“炒货之乡”生意版图再扩张

孟令军和以他名字命名的炒货店

眼下虽是炒货淡季,63岁的孟令军还是很忙。每天一早便出门,骑上他的电瓶车,随机“巡”上三四家门店。“去得最多的是丰富路店,因为老朋友最多,不少人吃着我家瓜子长大的,现在都为人父母了。”

南京人第一次吃孟令军炒货,大多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孟令军夫妻俩“窝”在新街口30平方米的小门面房里,用的还是木柴火、大铁锅,最传统的制作方式让整条街香飘四溢。

孟令军是邳州市邹庄镇人。这是江苏最北的一座小镇,历史上常常发大水,当地百姓为了讨生活四处奔波。“卖过蔬菜、水果,后来慢慢开始做炒货,主要还是因为成本低,算是‘叫花子生意’。”孟令军说。

他是邹庄镇第一批外出卖炒货的领路人。1984年冬天,孟令军从镇信用合作社贷了300块钱,坐了一天一夜的绿皮火车,来到上海虹口。一把铲子、一口铁锅,报纸一裹,两毛一包,挑个担子就上街叫卖了。3个月后,他带着“第一桶金”2000块钱回家,全家高高兴兴过了个丰年。

“贵贱不打工,大小当老板。”孟令军想把这个“小老板”一直当下去。而后辗转泰州、扬州,继续走街串巷。直到1987年,大儿子出生,他想安定下来了。“南京离徐州近,又是省会,人多,生意好做。”

“困难模式”就此开始。又要做生意,又要带孩子,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忙完已是十一二点。一粒小小的瓜子、花生,藏着他们不服输的精神与烙在骨子里的拼劲。生瓜子从内蒙古等地运来,外观要大而饱满,口感要带甜不木。工艺上也在不断摸索改进,如何浸泡、怎样入味,光最基础的五香瓜子,口味就先后调试了不下10次。

炉灶的热气,炒货的香气,一点点混合成了蒸蒸日上的烟火气。几年时间,孟令军在南京买了房、安了家。站稳脚跟后,他把亲戚、邻居都拉了过来,大家结伴“闯江湖”。孟令军帮他们租房,替他们进货,资金上需要扶持的就借钱,技术上需要调整的就传授。

先到者帮助后来者,自己人不跟自己人竞争,成了邳州炒货人约定俗成的“行规”。因为“抱”在一起,才会走得更远。孟令军从街边炒货店做到现代化流水线,30多家分店开遍南京城,在江宁汤山有了3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单日单店营业额五六千元。他的堂弟孟令华,也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炒货王”。他算过,目前在南京卖炒货的邹庄人超过3000人,都是拖家带口来的。

第一代炒货人年过六旬,“炒二代”开始接班。他们不是简单的传承,而是要将邳州炒货经营升级。

孟令军的大儿子孟德金已经“接棒”十来年。他要将“孟令军”做成年轻人喜欢的网红炒货品牌。迎合低热量、低脂肪、低糖等现代人对健康零食的高标准,开发了奶枣、牛轧饼干等网红单品。“颜值”同样重要,他请专业团队,为连锁店制作商标、统一门头,设计礼盒包装。孟德金也在试水直播带货,争取“炒响全国”。

孟令军炒货是个缩影。经过40多年发展,这个人口不足7万人的“炒货之乡”,常年在外从事炒货生意的就有4万多人,他们遍布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每年炒出来的劳务收入至少15亿元。炒货小生意成了带动乡村振兴的大产业。在邹庄,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小洋楼,开上了小汽车。

“要把从父辈手中接过的铁铲牢牢握紧。”二儿子孟德玉去年建议父亲对外招加盟店,把炒货版图继续做大。消息一出,来自合肥、杭州的加盟电话络绎不绝。“退居二线”的孟令军反复跟儿子讲,不要扩张太快,品质要有保障,一定要把牌子长长久久地做下去。

专注“一筐菜”,阜阳“蔬菜大王”这样炼成

阜阳“蔬菜大王”刘彪

一间六七平方米的玻璃棚小屋作办公室,周遭堆满了翠绿的蔬菜和保鲜用的冰块,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熟练地从卡车上搬卸蔬菜……这就是刘彪档口的日常工作环境。

记者踏入小屋,闷热的气息扑面而来。一张简陋的办公桌上,随意堆放着各类账单和表格,刘彪正埋头吃一桶方便面。“今天抽空去体检,忙得午饭都没好好吃。”

刘彪堪称“彪悍”的人生从香港回归那年开启。“17岁到南京,最早是在科巷菜场路边摆摊卖菜。”父辈及同村很多人在杭州、南京卖菜,他上学时假期就跟着帮忙,脑瓜聪明的他一看就会。

阜阳人在南京卖菜,口音响彻大小菜场,数量不计其数,简直如“蚂蚁大军”。跟着同乡亲友,辗转于老城新区,刘彪的经验越来越足,给自己的定位也越来越明确——只做叶菜这个“赛道”。“相较于根茎类蔬菜,叶菜利润更高,算是快速消费品。”菜场零售干了10年后,他决定往上游走,开始尝试做批发。每天凌晨2点多起床,开着面包车到八卦洲、六合等地头一筐筐收菜,然后运到众彩市场分销,忙的时候要卖到晚上10点,一天只睡4个小时。

刘彪的“野心”是,要做就做最好最全。不管是道路结冰的数九寒天还是容易缺菜的三伏天,或者是春节等假期,他都尽全力保证叶菜品种应有尽有、优质优价。前几年,刘彪在八卦洲承包了400多亩菜地,成立南京彪之鲜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自建基地自产自销。不再依靠地头菜贩,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目的就是最大化保证价格优势。

“光靠收购本地叶菜还远远不够,每天还要从常州、南通、上海、无锡等周边城市调配货源,遇到特殊季节,为了保证南京市民吃到丰富多样的蔬菜品种,也会从云南、广东等地空运货物。”凭借20多年经验,刘彪稳坐小办公室,只需要打几个电话,就能摸清楚周边城市最新行情。哪里便宜就买哪里,尽量熨平市场波动,在供应链里找到最优方案。

品全、价优、信誉好,逐渐成为刘彪的标签,摊位的名气也越来越大。除了市区的农贸市场菜摊等客户,南京及周边的知名酒店、餐馆,乃至部分学校食堂所需的叶菜,不少都是他家供货,叶菜批发规模无人能比。

“南京人对菊花脑、马兰头、苜蓿头等叶菜尤其偏爱,这些也是我这里的‘流量爆款’。”刘彪透露,目前摊位日均销售量2万斤以上,月流水在200万元左右。摊位的6名工人都是老家招来的年轻人,月工资1万到1.2万元,包吃包住。“是帮忙也是传帮带,这几年我这里出师的就有好几个。”

今年春节后,刘彪又迎来一件大喜事。儿子刘明在杭州开了分店,家里的生意首次拓展到省外。刘彪花35万元新买了一辆解放牌冷链货车送过去,还放了烟花庆祝。“儿子成长很快,看样子继承家业是没问题了。”

门槛不高、竞争激烈的菜场生意,如何做到长久、立于不败?在刘彪看来,“稳扎稳打”是他唯一的独门秘籍。前两年,因为有几家酒店客户经营不善关门,他前后赔掉200万元。“还是要专注一行,不敢骄傲。别人缺货我不能缺,任何时候咱都得保证南京人的‘菜篮子’有菜吃。”

从菜场进军餐饮,跨界抱团做大“海鲜梦”

福建漳州“全球海鲜”老板吴得福

“本地带鱼大的50元一斤,小的35元一斤,两条一共收您82元,我这就给您切片。”建邺区月安生活广场三楼菜场“全球海鲜”摊位,满口福建口音的吴得福熟练地将带鱼处理完,双手递给一对老年顾客。

43岁的吴得福老家在福建漳州,从事海鲜批发和零售已有19年。这座沿海城市有“中国鲍鱼种苗之都”之称,同时也是“中国石斑鱼之都”“中国生态牡蛎之乡”。吴得福祖祖辈辈都是靠海吃海的渔民。大学一毕业,他就开始跟着姐夫卖海鲜。这堪称是家族生意,“兄弟姐妹5人,基本都在做海鲜生意,分布在全国各地,北京、长春等地都有。”

闽南人相信“爱拼才会赢”。“做海鲜生意是批发市场所有行当里最苦的之一,海鲜常年在水里泡,死亡损耗又大,挣的都是辛苦钱。”吴得福从下关惠民桥市场干起,后来在众彩批发市场有了仓库。每天凌晨3点多起床卸货装货,忙完后回家送娃上学,其间的空档时间里,一群做海鲜生意的老乡总会泡上一壶老家的功夫茶,一起侃天说地,交流市场行情。从吴得福所在商会看,在宁从事海鲜水产的小老板里漳州籍贯有上百人,福建籍则有上千人。

为了一个“鲜”字,吴得福起早贪黑打拼多年,逐渐攒下家底,如今他在漳州自建养殖场,占地360多亩,主要养殖东星斑、青蟹、斑节虾等。相比别的同行专做某一分类,他家主打品类齐全,公司主营40多种海鲜产品、水产冻品鱼类分割及全国各地的特色海水产品,蟹类、鱼类、虾类、贝类等一应俱全。从源头产地到家门口菜场,方便居民一站式采购,这也是“全球海鲜”店招品牌的由来。

我国台湾的石斑鱼,俄罗斯的帝王蟹、波士顿龙虾,哪里的海鲜从哪个口岸入关,吴得福如数家珍。在全品种的批发商中,他的销售规模居南京前列,业内数一数二。“全球海鲜”在南京市区6家菜市场有连锁品牌摊位,档口好的摊位一年营业额就有2000万元。

“这两年,高端餐饮、酒店等大客户业务萎缩明显,减少了50%以上。”受到消费增速放缓的影响,海鲜批发商的“体感温度”变化明显。“以帝王蟹为例,江宁店去年春节只卖了几只,往年春季都是几十只。”

“高端海鲜消费减少,贝类等中低端货自然就上来了。此消彼长,生意经营整体上还算平稳。”吴得福和同行们依旧乐观。不过,这也让他重新燃起了开餐饮店的斗志——多次尝试开店失败后,他逐渐找到了新方向,那就是做平价海鲜。

今年他投资2000多万元,布局南京首个平价海鲜带客料理店。“这种模式既可以售卖,也可以在店内加工,仅收取少量加工费,主打一个好吃不贵。”吴得福说,这个月锁金村首店即将装修,同时河西一家3000平方米的新店也将确定选址。

“20年前卖海鲜时,南京人还‘不会烧、不会吃’;今后我们还要带来全新的消费体验,让南京人在家门口实现‘海鲜自由’。”吴得福信心满满。

创二代”接班,用创新续写“门窗之乡”传奇

江西安义“创二代”、珙桐门窗平台创始人陈茂飞

奉行“一件事做到极致”的,不只有徐州炒货老板、阜阳“蔬菜大王”和福建海鲜大咖。

在南京家居建材行业,来自“中国门窗之乡”江西安义的老板们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也是跳不开的“现象级”话题。业内流传一句话,“有铝合金门窗型材的地方,就有江西人”。几年前的高峰期,有一两万江西人在宁从事这项生意,几乎垄断整个市场。从木结构到铝合金,他们参与并见证着中国家装住宅门窗的变迁史,千家万户的南京人家里的门窗都经由他们之手。

安义县位于江西省会南昌西郊、鄱阳湖以西,历史上便以盛产木匠闻名。这个仅有30万人口的小县城,有近20万人在各地从事铝型材及门窗产业,掌握着全国铝型材及门窗销售市场的近70%份额。当年从安义北上到九江,沿江而下第一个大城市就是南京。改革开放之初,凭借天时地利,南京成为大批安义人出门打拼的首选落脚地。

1993年,24岁的“创一代”杨名智怀揣“家里给弟弟娶媳妇的2300元”来到南京,下了中巴车第一件事就是找老乡。创业初,风餐露宿是常有的事。“不少老南京还记得这样一幕:老城南的临街屋檐下,安义人摆一个写着‘加工门窗’的小牌子就地营业;白天干完活,晚上三四个人就贴在屋檐下打地铺。”杨名智从打零工、零售个体户干起,逐渐向产业中上游发展,开始做起批发、铝型材加工。今年56岁的他已有了孙子,家人都落户南京,在江宁等多地开有工厂,在业内颇具实力。

“宁可睡地板,也要当老板”,安义人的字典里没有“躺平”二字。在南京,很多安义人“从踩三轮车、开面包车发展到开路虎揽胜”,实现财务自由的更是不乏其人,这也鼓舞着更多人加入。

南京月星国际家居卡子门店,1985年出生的陈茂飞经营着一家1500平方米的“珙桐门窗生活馆”。自小受父辈们耳濡目染,他大学毕业后毅然入行,自立门户。拿着向父亲借来的4万元,他2010年在奥体南门租下一家门面,锯、切、铣全都自己干。“记得房东阿姨姓郑,我说房租先交一半行不行,她爽快答应说‘好,小伙子我支持你创业’。”陈茂飞一个月封4个阳台就还上了房租,年底一算挣了十来万元。

“当时觉得天花板有点低,后来开始做批发、加工、创品牌。往上游做有规模效益,往下游走有单品利润空间。”广告传播专业出身的他善于总结。最难能可贵的是,安义人任何时候都善于抱团合作。这种合作形式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先是夫妻店、家族店等亲戚关系,后来是上下游业务合作关系,现在是先富带后富。在老家政府大力支持下,商会、协会成为安义人可依赖的“靠山”。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创二代”接班,正为门窗行业注入不一样的新活力。

“安义人只懂一点,就是做精品,好东西永远不过时。”南京市安义商会会长黄国海告诉记者,现在南京从事门窗行业的安义人,在3000人以上,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年轻人已开始接班。如今,智能制造、智能家居的发展正为行业带来转型升级机遇,“以一条玻璃产线为例,以往清洗、钢化、裁切、磨边等要20个人,现在自动化设备只要4个人就能搞定。”

微信名自称“门窗人”的陈茂飞,还有个身份是窗研学社副社长,他长期关注行业创新,把门窗管理作为课题研究。接受采访这几天,中国系统门窗·全屋定制博览会正在南京举行,他和一群80后老乡们没事就聚在一起头脑风暴。“站在父辈肩上,我们要把门窗产品做得更好,安义门窗的未来方向一定是职业化、专业化。”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李凯 周敏 徐晋 文/摄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商会动态(第七期)

2022年9月13日,应江苏广坤铝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刚强、李云邀约,合肥市铝材商会会长周鹏携执行会长孙帮伟,常务副会长(本月轮值会长)陶有金,理事赵继春,诚赢律所张平主任,秘书长顾德如,秘书陈海妹一行来到位于肥东县撮镇新安路 1号北侧1号厂房的安徽运营中心。

通过交流我们了解到,江苏广坤铝业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铝合金门窗型材,幕墙型材,隔热断桥,工业用铝型材的大型生产厂家。公司拥有现代化、高效能的高档铝型材挤压机、粉末喷涂、木纹转印、隔热型材生产线。公司坐落于徐州市,条件优越,交通便利,自创建以来,凭借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设备,一流的管理团队,高质量的一流的产品,始终走在同领域前例。

安徽广坤铝业运营中心成立于2022年7月,总面积约7500平方米,其中厂房3600平方米,办公楼约2600平方米,院内空地约1300平方米。千吨现货批发,有断桥系统窗型材,50、60、70断桥系列,758系列,88推拉系列,90系列,108系列,110系列,120系列,120阳光房系列,三轨推拉系列,百叶窗系列,幕墙型材,角铝,金刚网纱料等铝材。

为了感谢广大客户对广坤铝业的支持与厚爱,公司计划于本月21日举行开业典礼,总经理李云、杨刚强诚挚邀请我会广大会员莅临参加。

秘书处对广坤铝业的邀请表示诚挚的感谢,同时希望广大会员企业都能充分借助商会平台,达到互惠合作、共谋发展、共赢未来的目标!

合肥市铝材商会

2022年9月14日

隔热门窗

高端铝合金门窗

高档隔热隔音门窗

高端系统门窗品牌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版权所属:金橘财经
  • 文章作者:Lisa
  • 本文地址:http://caijing.cj8847.cn/84765.html
上一篇: 江苏铝合金品牌
下一篇: 江苏铝合金门窗价位表